- 发布日期:2025-07-06 23:26 点击次数:57
1971年7月,位于乾陵东南3公里的一个陪葬墓终于重见天日。与乾陵周围那些规模宏大、装饰精美的陪葬墓相比,这座墓显得格外寒酸、破败。它的墓道设计为短短的斜坡式,仿佛暗示着墓主那短暂而凄凉的一生。正如许多王室贵族的墓葬一样,这座孤寂的墓地也未能逃脱盗墓的厄运,虽经历了多次破坏,但墓中幸存的陪葬品——如镇墓兽、彩绘陶器等——无一不是当时的匠人精心制作的佳品。尤其是墓壁上那些细腻而震撼的壁画,工艺精湛,令人无法忽视墓主显赫非凡的身份。最引人注目的,便是一幅名为“客使图”的壁画。唐朝鸿胪寺接待外使的场景在文献中有诸多记载,但能以图像呈现的,唯有这座陪葬墓。它仿佛在向后世诉说,墓主人生前最为风光的一刻。
墓中的两块墓志铭揭开了墓主人身份的谜团——墓主正是那位生前孤独、死后惨遭遗弃的章怀太子李贤。李贤,作为大唐的一位皇子,虽生于帝王之家,但命运却异常悲惨。他的父亲是唐高宗李治,母亲是武则天,而他的弟弟们分别是唐中宗和唐睿宗,妹妹太平公主更是权倾一时。值得一提的是,李贤的兄弟李弘死后被追尊为“孝敬皇帝”,可以说,李贤家族的其他成员都在不同程度上享受了帝王之位,唯独他和妹妹太平公主未曾登基。
展开剩余77%李贤的悲剧人生充满了沉浮与起伏。尽管他身处如此显赫的家庭,李贤却注定无法逃脱权力斗争的漩涡。25岁时,他被指控“谋反”,从一个朝野拥护的皇太子沦为被幽禁的庶人;29岁时,李贤和他的家族被流放到远离长安的巴州,临行时,妻儿和随行仆从的衣物简陋,连冬衣都未曾准备。30岁时,李贤在巴州被逼死,尸体被草草埋葬在巴州城南的山脚下,这便是李贤的第一次葬礼。
二十一年后,武则天去世,李贤的弟弟唐中宗李显复位,派人去巴州迎回李贤的遗骸,将其以“雍王”之名迁葬至乾陵。这是李贤的第二次葬礼,也有了一合墓志——“故雍王墓志铭”。需要注意的是,这篇墓志没有署名,且没有提及李贤被贬巴州及死因的详细背景。这可能是由于李显当时仍受韦后和武三思的控制,作为一个傀儡皇帝,他复位后并未敢为李贤平反。
又过了五年,唐睿宗李旦继位,他没有忘记为哥哥李贤平反,追封李贤为“章怀太子”,并将其与妻子房氏合葬,这是李贤的第三次葬礼。在这次葬礼中,李旦安排了卢粲和歧王李范为李贤重新撰写墓志文,这篇墓志文被称为第二合墓志——“大唐故雍王赠章怀太子墓志”。墓志文中引用了汉武帝、晋惠帝、晋献公的三则历史典故,暗示李贤也是受谗言陷害,才遭到武则天冤杀。
这些墓志的出土,使李贤的悲剧重新浮现到人们面前。虽然李贤的肉体早已腐朽,但那冰冷的石碑却为我们揭开了历史的神秘面纱,揭示出埋藏在历史深处的真相。
李贤是武则天的第二子,而他身世的疑云也一直围绕在他周围。根据《旧唐书·高宗本纪》的记载,李贤的出生与武则天的一段历史传闻密切相关。永徽五年(655年),武则天和李治祭拜昭陵时,武则天生下了李贤,这个孩子的出生时机和背景,使得宫中许多人开始议论纷纷。有宫人猜测,李贤的母亲并非武则天,而是韩国夫人武顺。韩国夫人是武则天的胞姐,曾嫁给贺兰越石,生有子女。因武则天受宠,韩国夫人常带女儿贺兰氏入宫,最终贺兰氏成为高宗的妃子。这个复杂的宫廷关系成为李贤身份的最大疑云。
这些关于李贤身世的流言,虽然最初只在宫中私下流传,但在李贤成为太子后,这些流言像利箭般射向了他。尽管李贤本人未曾明确表态,但《旧唐书》记载他“亦自疑惧”,可见他内心深处对自己的身份产生了怀疑。李贤的身世谜团也一直困扰着他。
李贤的命运轨迹也因为太子的更替而发生了巨大转折。上元二年(675年)四月,李贤的兄长李弘在24岁时突然去世,这一消息震惊了大唐。当时,李弘因病去世的原因并不清楚,许多人怀疑他是否被母亲武则天所害。李弘去世后,李贤被迅速册封为太子。李贤接替李弘的太子之位后,表现出色,处理朝政有条不紊,并且召集了大唐的学者们共同注释《后汉书》,这一举措为后人所称道。
然而,尽管李贤有才,却未能完全摆脱母亲武则天的阴影。李贤的太子地位并不稳固,朝中一些大臣早已对武后产生了依赖,李贤在宫中几乎没有得力的支持者。加之宫中流言四起,李贤一直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。
李贤的身世之谜以及他命运的悲剧化,成为了唐朝历史中令人深思的一章。
发布于:天津市